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四川科普作家丨第134期:肖伊 · 一个理科生的跨界选择
来源:公众号 | 作者: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2-06-13 | 815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刊讯 (颜菁菁 孙泽钰)今年是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换届年。为了展示我会新老科普作家的科普科幻创作成果,协会派出专访组。专访组近期专访了我会理事-----肖伊。 


四川科技出版社80后的总编辑助理肖伊,是一名“理科生”。2007年,她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和许多读者一样,平日里只是阅读科普读物,按她自己的话说是“被科普的群体”。参加工作之前, 肖伊对科普编辑,一无所知,机缘巧合之下,肖伊找工作投简历并与著名的科普编辑家赵健老师相识,从此开启了自己做科普编辑的职业生涯。 
采访过程中,肖伊哽咽着多次,感恩自己的“领路人”赵健老师。是赵健老师教会她如何做一名科普编辑,带她走上了科普之路,也是赵健老师带着她加入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普创作家。在赵健老师的言传身教下,肖伊逐渐热爱科普编辑、科普创作,从一名理科生跨入科普编辑界。
肖伊还告诉专访小组,四川科技出版社和睦的团队氛围,以及赵健、陈敦和等前辈言传身教的引领,让自己对科普、科幻图书的出版和策划工作一直保持有积极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她借此机会向曾经给予她帮助的各位科普科幻前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恩遇见!
肖伊大学毕业,深耕于四川科技出版社,编辑过上百种图书,曾在赵健老师的带领下出版“抗震救灾”等图书,多次获奖。



最近几个月,肖伊正在策划出版系列科普丛书。肖伊走访川内的科普作家,与他们深入交流。作为出版人的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科普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吸引更多优秀的作家写科普。

作为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的理事,采访最后,肖伊表示:要为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的原创作品,重点是科普图书出版创造条件,为四川科普科幻作家在四川科技出版社岀版优秀科普图书服务,为协会的发展壮大,贡献一位理事的力量。(本期责任编辑:郑洁)


相关链接01:

个人小传:

肖伊,副编审,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曾任《大自然探索》杂志执行总编辑,现任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助理。

2007年毕业后即进入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工作,在担任责任编辑的近15年来,得到社里各位前辈和四川科普作协各位前辈的引领,对科普、科幻图书的出版和策划工作一直保持有积极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此也借这个机会向各位前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恩遇见。

相关链接02:

图书获奖情况:

在编辑的上百种图书中,获得过如下奖项:

1.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2.  “十一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3.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科普类)”;

4.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1年度影响力图书”;

5.  “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2020年度‘成人引进’榜单”;

6.  国家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7.  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8.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9.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10.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

11.作为《大自然探索》执行总编辑期间,《大自然探索》杂志荣晋“2020—2021中国人文大众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国内排行第54位,杂志中文章《深潜南极海底 见识多彩生命》入选“2021年度世界华人科普奖”;

12.2020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振兴四川出版·优秀编辑”。

13.2019年,获得“出版人”授予的“2019书业年度评选 • 年度编辑”称号。

14.2019年,在四川新闻出版总局、四川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举办的“四好人才”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策划 。


 相关链接03:

  肖伊对科普的一点感悟:

科普是科学的广告,要做到“科学性+趣味性+文学性”


对一件商品做广告,我们总希望:准确地展示商品、幽默地解读商品、优美地装饰商品,从而让大众牢牢地记住商品。科普对于科学而言,就像是给科学做广告。一本好的科普图书应该具备三点,一是科学性,任何科普图书,若其中想要普及的知识是不科学的,那绝对是一本不合格的书;二是趣味性,科普书只有好玩儿、有意思,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三是文学性,对一般读者而言,很难对只有概念化、逻辑化、学理化等“冷硬”叙述语言的科普图书产生阅读兴趣。为了打破学科壁垒,让普通读者也能读得进、喜欢读科普读物,就需要科普创作者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而人文艺术的引入则可以使较为枯燥的科普知识在保持内容专业性的基础上,更注重经验化、情感化的表达,通过通俗、趣味的讲述,使科普文字优美而不晦涩,更具可读性,进而吸引读者持续阅读,实现科学普及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