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颜菁菁) 如何把前沿科研成果与科学实践教育相结合,这些年,我会理事任路不断尝试、不断摸索、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了更好的展示任路理事在科学实践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我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前,协会派出采访小组对他进行了专访。
1975年的秋天,任路出生在贵州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县城绥阳。他的奶奶是中学化学教师,父亲是中学数学、物理教师,姨婆是中学物理教师。从任路有记忆开始,就喜欢拽着父亲的衣角,一路跟去父亲教书的学校玩耍。教研室里有他喜欢的天文望远镜,实验室里有可以精确称重的天平,以及可以看见淤泥里细菌的显微镜,任路觉得自己童年的“玩具”,总是充满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上图:任路与奶奶、爸爸妈妈、妹妹的合照)
幼承庭训、耳濡目染,从小任路就对科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总是喜欢学着奶奶的样子,用摩擦后的塑料药匙,靠近滴定管里放出的细水流,观察变弯曲的水流,直观感受水和静电的特性。当时,任路的家就安在校办工厂简陋的教学车间里,各种工具都变成了他的“玩具”,一把小钢锯则成了能切割万物的强大武器,切割对象也是五花八门——小树、钢条、铝板、床腿等等,他还因此从宽和而善于因材施教的父亲那里,赢得了一个"破坏大王"的美名。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探索世界,成了任路最大的兴趣。上学期间,有关自己理想的作文,他从来只写一个主题:“我要当科学家”。为了这个梦想,他大量阅读家中的各种科学丛书、科普书籍和杂志,为自己的梦想提供充足的养分。任路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科学理性和逻辑的世界。对科学的热爱,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上图:任路的奶奶——任家猷)
高中毕业后,任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大学生物系,一路追随心中的理想不断前行。真正踏入科学的殿堂、徜徉在知识浩海之中,他内心深处对探索科学真理,更是感到其乐无穷。4年的本科学业结束,任路凭借着优秀的学业成绩,再次考取四川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向的研究生,继续在探寻生命奥妙的科学之路上坚定前行。
(上图:2003年任路硕士毕业,跟导师张义正教授合影)
研究生在读期间,任路发现自己身边有亲人和朋友深受“营养品过度宣传”之害,他由此切实地感受到科学普及对大众生活的重要意义。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拿起自己的专业知识当武器,通过科普写作与伪科学和营养品的过度宣传做斗争。网络知名的天涯论坛、四川大学蓝色星空、水木清华等网络论坛上,都留下了任路所写的生命科学方面的科普文章。
2019年,任路参加大学毕业20周年的聚会,大家聊事业、聊生活,更多的是谈及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任路深感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任重道远。恰好席间另一位同学亦有同感,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家科学实践教育企业,致力于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创造力等核心素质,帮助孩子们逐步具备以科学方法和态度探索世界、解决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能力。
到目前为止,任路和他的团队,设置了“自然之书”(自然观察与实践)、“天府之源”(成都平原水利史考察)、“时空之门”(古蜀穿越指南)等3类周末系列科学实践教育体验课程,还根据四川巴蜀文化、生态环境、动植物多样性设置了“古蜀人迁徙科考营”“秦岭动植物科考营”“蜀汉北伐历史地理科考营”“若尔盖生态地质科考营”“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与生态科考营”“环渤海候鸟迁徙科考营”等6种长假科考营。任路希望能够在未来研发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激发孩子科学理想和爱国热情的科学实践教育内容。
采访中,任路告诉专访小组,跟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前辈们相比,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科普新兵”。各位前辈和同仁的事迹和精神,让自己有了追随的榜样和目标。值得庆幸的是,自己的科学信仰没有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迷失方向,人生目标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为科学普及竭尽所能,让科学实践教育普惠化,让尽可能多的孩子从中受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此自勉。”(本期责任编辑:郑洁)
相关采访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UXhKCk4EK1GVTb_KugK_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