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颜菁菁)日前,成都召开一场聚焦以“中国科幻的传统”为主题的专题座谈会。四川省科普科幻创作领域的30余位作家代表、行业机构负责人展开思想碰撞。座谈会上,大家围绕四川科幻产业的历史积淀、当前创新驱动力及未来战略布局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度交流,共同探寻科幻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融合路径。
座谈会上,《科幻世界》杂志首任总编辑、第六届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杰出人物——谭楷作主旨发言。他说,科普对民众而言至关重要,它不仅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粉碎谣言的责任,更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传承。在现今社会,科普创作拥有广阔的市场与潜力,其发展路径值得深入探索。自己也计划开始创作100万字的“熊猫科普”,把这类贴近生活、能引发公众兴趣的主题,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大众生态保护理念。
谭楷还说,科普科幻创作需要向文学领域汲取养分。各省设立的如巴金文学院、郭沫若文学院等专业培养文学人才的机构,科普科幻创作者应当去文学院学习文学创作专业技巧,让科普科幻内容以更具感染力的文字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老一辈科普作家如董仁威、松鹰、刘兴诗、张文敬等人,他们几十年积累的创作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有些看似随意的经验分享,往往蕴含着对科学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而科幻创作就是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打破思维定式,为人类想象力插上翅膀。科普与科幻,两者如同科学发展的双翼,缺一不可。
一校:范国芳
二校:郑 洁
三校:乌珠热
相关链接
谭楷简介
本名胡世楷,1943年生于中江县。作家、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两次获省委省政府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2023年,荣获四川省作家协会成立70年以来“杰出作家”称号;同年,荣获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颁发的四川科普科幻创作终身成就奖。
谭楷于1979年参与创办《科幻世界》(1991年之前刊名《科学文艺》),在杂志社编刊24年,历任编辑、副主编,总编。1985年,经他建议,设立“中国科幻银河奖”,并于1986年在四川成都颁发了首届中国科幻银河奖。自此之后,科幻银河奖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奖项,先后有1000多名科幻作家受到表彰和鼓励。他还参与和组织了多次科幻笔会和国际科幻交流活动,发现人才,奖掖人才,推动了中国科幻走向繁荣。《科幻世界》也成为中国科幻的大本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科幻世界》杂志先后获得中国政府奖、中国百种重点期刊奖,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由此,谭楷荣获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2007年)、中国科幻特别贡献奖(2017年)。
退休之后,受聘于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政府部门和机构。2004年创办并担任中英文版《看熊猫》执行主编;出任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管理局特聘文创专家等职。他撰写的国务院招标礼品书《熊猫的故事》,由英文、日文、西班牙文出版,获得广泛好评。
谭楷著有报告文学《孤独的跟踪人》《大震在熊猫之乡》《枫落华西坝》《倒爷远征莫斯科》(获《人民文学奖》)、小说《西伯利亚一小站》(获台湾小说奖第一名)、科普作品《我是大熊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等。《让兰辉告诉世界》获13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获16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仅在2024年,谭楷以《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荣获首届 “金芙蓉”文学特别奖,以《华西坝的钟声》获首届“金芙蓉”报告文学奖、以“锦水”系列散文获李劼人文学奖、以《银河礼赞——我亲历的中国科幻》获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图书奖。2025年3月,谭楷获评“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杰出人物”,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在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隆重为谭楷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