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的七十年代初,我有幸得到我的老师、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沈光隆教授送给我的一本他也珍爱的科普小说故事读物《古峡迷雾》,作者童恩正。拿到手之后一口气拜读完毕,也许作者来自于四川,内容还涉及到我的籍贯地广元昭化和流经广元的嘉陵江,那里面的各种故事情节至今记忆犹新!就是这本兼具科学、文学元素的普及故事读物在我的心底埋下了科普创作的最初理想和欲望!后来才知道,童恩正先生不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还是四川大学历史学教授,更是我们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最早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首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谁说这不是缘分呢?可惜童先生天不假年、盛年早逝,否则他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科普大作问世!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我为出国事来中国科学院成都外语培训中心突击学习英语三个月,期间有一天受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郑本兴教授之邀,去当时的成都地质学院看望刘兴诗先生。记得同时被邀请的还有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张林源教授,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崔之久教授。他们都是国内著名地质地理学科学家!此前崔之久教授,张林源教授,还有与我同单位的郑本兴教授等等都给我讲过刘先生科普创作的故事。崔之久老师曾经对我说道,每次他们见面,刘先生都会骄傲地告诉他说,最近在新华书店里又有他的新科普著作上架了……也就是说早在这次拜访之前,我对刘兴诗先生科普作家的大名就深深地牢记如铭了。
刘先生在学校内当时最好的酒店内摆了一桌,餐后还带着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恐龙博物馆。这次拜访让我近距离目睹了我国科幻科普大家的真神真容。刘先生也是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事业发展的关键人物,他同时还是童恩正等科普巨臂的至交好友。这,也是我与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的缘分啊!
大约是2006年秋季的一天,在原《科学文艺》(《科幻世界》杂志前身)杂志编辑錢玉趾先生的引荐下,我来到当时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办公地省科协大楼一间不太宽敞的房子里,一位和颜悦色的同龄人接待了我, 这个有些体重的胖大哥就是时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的董仁威先生。我送了他几本不久前出版的原创科普图书专著,其中之一就是由江苏少儿出版社为我出版的《情系冰川》。仁威先生一边与我聊着我的科研科考经历一边翻看这本全彩科普图书,大概翻到他认为图文并茂处了,突然用他那我后来才知道的特有常有神情,大声对我和錢玉趾说道:想不到我们四川还有这样一位藏龙卧虎般的科普作家啊!于是马上让我填了一张加入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的会员表,按照要求我也主动交了该交的会费。仁威先生还肯定地对我说,下次开会时补选你为我们协会的常务理事!从此之后我就正儿八经地成为了我心向往之已久的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的一员啦!这就不仅仅是缘分了,而是缘分之后的相见恨晚的感觉啦!此后,我称呼董先生为仁威兄,仁威兄称我为文敬兄!其实他才真正是我的兄长, 无论年龄还是学识与为人,都是我的好兄长。
再来说说我与本任理事长的吴显奎先生之间的缘分吧。
2014年底,在新都四合居酒店,由新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吴显奎同志为我主持举办了一次生日寿辰暨科普作品研讨大会,参加会的几乎齐聚了当时在成都的所有科普科幻作家!会议的仪式感特别强烈,有献鲜花的,有送画作的,有送书法作品的,还有送生日蛋糕的。在研讨会上,大家踊跃发言,多是溢美赞扬之词!吴显奎理事长在主旨发言中特别提到,在他的左右有两座高峰,一座就是刘兴诗先生,另外一座就是我。
兴诗先生实至名归,当之无愧,我却深感汗颜。如果说我的原创科普作品不少是来源于青藏高原与地球极地的亲身经历与灵感,那也最多只是高原面上的一个冻涨小丘或者极地冰雪世界里面的一座小冰山而已,真谈不上什么高峰啊!
此前此后在显奎先生的提议和主持下,我还与其他多位著名科普作家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新千年前十年杰出科普作家荣誉称号,四川省资深科普作家荣誉称号,以及四川省科普科幻创作导师荣誉称号等。后来,就是2018年1月8日我参加人民大会堂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类)颁奖典礼归来后,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为我举办了庆功会,再后来还为我和刘兴诗先生一起举办了“刘兴诗、张文敬科普作品研讨会”。还发文决定设立“张文敬科学探险原创科普作品奖”。这两次会上显奎先生一再真挚给予刘先生和我是四川科普创作“著作等身”高峰人物的赞誉。谢谢显奎主席!但是我仍然汗颜!事实上,刘先生,董先生,还有显奎先生、昌余先生等科普、科幻和国学大家都堪称四川甚至中国科普文学领域的高峰人物。尤其是刘兴诗先生,那真是科普科幻著作等身的大师。和刘兴诗老师等大家相比,把我的那些出版物包括发表过我文章的报刊杂志叠加起来,其厚度还远达不到自己的腰身呢,哪能与各位大家们相提并论啊!除非把我的所有作品还原成两千多年以前的竹简木渎,否则岂能著作等身呢?尤其是我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说著作等身那只能是一个成语的传说啦!
自从加入我们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以来,我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一个科普科幻创作氛围非常浓郁的大家庭,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让人进入创作状态的喷张助推力,前面总是有榜样领跑,似乎永远都在一个快速前行的跑道上,不断的前进不断的紧跟而欲罢不能。
如果说这些年自己也有一些科普创作成果的话,很大程度上都应该归功于我们这个科普文学大家庭,归功于这个大家庭中的“文人相亲”的科普文学同仁们,归功于这种出作品出人才的科普文学氛围!
谢谢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谢谢我与这个协会的不尽缘分! 今年是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为此,献上拙文,以为纪念!
(张文敬口述,张怡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