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四川科普作家丨第130期:宁蔚夏·中医科普 终身无悔的选择
来源:公众号 | 作者: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2-06-08 | 779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刊讯 (颜菁菁 孙泽钰)今年是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换届年。为了展示我会新老科普作家的科普科幻创作成果,协会派出专访组。专访组近期专访了我会理事宁蔚夏。


打开手机微信、微博、客户端,很多短小精悍的科普短篇,深受大众喜爱,科普传播也伴随着人们不断转发,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几百字小篇幅的科普文章,短、小、精、巧,被俗称为“豆腐干”。宁蔚夏创作的作品就多以“豆腐干”为主。
1982年,宁蔚夏从青海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教研工作中对科普创作产生兴趣,随后又学习了西医眼科,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开始尝试以中医科普为基础的创新型医学科普写作。1988年他考取了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但由于家庭原因未能就读。此后,他专心走上科普之路,一干就是30多年。
1990年,一篇有关中药保护的科普征文,获得成都市二等奖、国家环保局一等奖。使他信心大增,一篇篇中医药科普文章随之而出,先后在全国10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
30多年宁蔚夏的创作从未间断,年年出新 。“豆腐干”写作风格也成为他标志性特色。四川科普界“授予”宁蔚夏“豆腐干王”的雅号。



科普短篇,篇幅小、影响大。1994年宁蔚夏分别从药物、植物、食物的角度,撰写了3篇有关桑叶的中医药科普短篇文章,刊出后被竞相转载、摘抄、引用,并引起日本媒体重视。第二年冬天日本大量收购中国的冬桑叶,我国桑叶对日出口也因此在这年创下了纪录。90年代中期到末期,宁蔚夏撰写的鱼腥草治疗放射性损伤的中医药科普文章,受到我国放射医学和核医学界的重视。
宁蔚夏告诉专访小组,他当年放弃研究生就读、较早离开工作岗位,他不遗憾,自己不为名利,一辈子专心致志做好中医科普这一件最热爱的事情就知足了。宁蔚夏说:“岁月蹉跎,人生无悔,中医科普是我终身的伴侣,是我生命的终极。”(责任编辑:郑洁)
相关链接 01:


宁蔚夏个人小传


宁蔚夏,男,汉族,1956年北京出生,祖籍山东,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青海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医生职业。
和许多伴随《十万个为什么》成长的同龄人一样,宁蔚夏的心里,自幼就埋下了知识与科学的种子。20世纪60年代末,他随家踏上了西去支边的旅程。完成学业后,加入工农大军。恢复高考一声春雷,成为共和国历史上唯一参加冬季高考的学子。


大学毕业后,宁蔚夏留校任教,知识与科学的种子开始萌发,结合医教研工作,提起稚嫩的笔,他尝试给国内科普杂志投稿。1988年通过北京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后因故未读,从此阴差阳错地由科研改道走上科普之路,一干至今。


1990年,宁蔚夏参加成都晚报举办的全国环保科学小品征文,一篇有关中药保护的征文继获得成都市二等奖后,报到国家环保局,又获一等奖。首战告捷,他兴奋不已,信心倍增,于是就甩开膀子大干了起来,一篇篇中医药科普文章随之而出,穿过蓉城大街小巷,跨越神州大地,飞向地球村庄。
创作中他发现,季节保健稿子格外受群众欢迎,于是就爬上了四季养生的格子,唱出了一首首群众喜闻乐见的“四季歌”。千字文被称为“豆腐干”,个头虽小,能量却很大。比如,与药物、植物、食物有关的“桑叶豆腐干”,在国内被竞相转载、摘抄、引用、改写,未料最后竟漂洋过海,给国家换来了外汇。又如,“鱼腥草”救治原子弹爆炸伤经验,以科普文章形式从日本引进到国内,引起了有关科技人员关注,并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居然推动了我国放射医学和核医学的科技进步。
尤其是一篇“春季饮食三部曲”短文,从小小浪花到波涛巨浪,在一段时间甚至成为四季养生图书的“必抄”,也迫使作者不得不拿起维权的武器。这些短小精悍的“豆腐干”,不仅让他感受到了“知识就是力量”“健康就是生产力”的强大震撼力,还体验到了“盗版越多,说明正版越好”的尴尬与快乐。
此类“豆腐干”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诀,即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内容,蛋白质在加工改造后,氨基酸散发出了更加诱人的芳香。而作为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更是在普及中尝到了“西医好,中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的甜头。
正由于“豆腐干”营养高、受众多、覆盖广、影响大,四川科普界也给了宁蔚夏一个“豆腐干王”的雅号。特别是由数以亿计、十亿计读者给出的客观评价,更是令人欣慰。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属于他的这杆秤,是禁得住掂量的。
作为成都科普画廊参与者之一,宁蔚夏借鉴其中的创作经验,主持了所在单位健康教育专栏的设计与制作。看到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图文,不仅患者和群众纷纷驻足围观,赞口不绝,就连诸多兄弟单位也前来取经,给予好评。如今,他又进行手机版的尝试,在移动互联网小试牛刀,效果依然不错。
西方古医圣希波克拉底曾讲,医生要学会用语言治病。在无以数计的健康咨询中,宁蔚夏使用口头语言,为群众指点迷津,为患者排忧解难,扮演着“科普医生”和“家庭医生”的角色,更是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到了实处。在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中,他别具特色的上下互动,运用语言技巧,吸引注意力,调动积极性,引起了场内外强烈反响。
在对专业人员科普培训中,宁蔚夏多次出现在成都市健康教育课堂,还承担了无人登台的“医学科普文章写作”授课。在山城重庆,走上全国中医科普骨干培训大讲堂,从此国内大众传媒中又多了一个中西医结合科普作家的名称。
借用一句三十年河东与河西的话。人民日报旗下有两张报纸,上个世纪宁蔚夏曾在海外版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外国人听,现在又在《环球时报》的子报《生命时报》把外国的故事讲给中国人听,对于诸多尚不知晓的国外医学新知,读者热情依然不减,他也实现了从原创科普到科普翻译的大转向和小跨越。
全国环保征文首战告捷之后,宁蔚夏的环保科普就成了仅次于医学科普的重要内容。上个世纪曾为老虎申冤,本世纪再为月熊呐喊,如今又加入到了雪域之王雪豹的保护行列。科普本身就是做公益,在接到环保机构中医顾问聘书时,宁蔚夏不假思索给出了一句爽朗的回答:我首先是个志愿者!还在科普时报立下誓言:永远不给病人开野生动物中药!
为了干好热爱至深的科普事业,2005年宁蔚夏在工龄满30年时,向单位领导提出了离岗待退申请。为了挽留,领导开出了包括解决正高职称、晋升工资、提高奖金等优厚待遇。但这些都未能将他打动,向领导表示感谢并恳求:“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向领导提出要求,请放我回家。”
放弃研究生未读,至今许多亲朋好友和老师同学无不为宁蔚夏感到惋惜。而同事对他在当打之年的49岁就办理离岗待退手续,未能享受名利双收的应有待遇,也无不为他感到遗憾。宁蔚夏的回答很简单,一个人一辈子专心致志做好一件最热爱的事情就足够了,科普这件事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他为此前失去的一切都不感到遗憾,反而为自己能成为科技战线的“轻骑兵”和“特种兵”感到无比自豪,也为能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治未病”的“上工”感到无上光荣。
岁月蹉跎,自幼一直缺少学习分数和工资钱数两个数字概念的宁蔚夏,一辈子只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只干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无怨无悔。
 
 相关链接 02
宁蔚夏获奖情况
发表科普文章3000余篇,科普译文850余篇,独著和协编科普图书6部,其中26篇科普文章和3部科普图书获奖。先后获得成都市优秀科普作家、四川省九十年代优秀科普作家、四川省十佳科普作家、21世纪前十年四川省杰出科普作家、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成立四十周年杰出贡献奖章等荣誉。